主管:山西省教育厅       主办: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管理 > 探索思考 > 聚焦新高考|让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落地

聚焦新高考|让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落地

2020-04-08 10:55  点击数()

文|常虎温 杨 洁

建立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育人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从大处着眼,就是学校根据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规划系统的解决方案;从小处入手,就是从学科做起,从教师做起,通过学科课程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每一个学科都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价值和独特优势。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必须立足于学科教学,必须通过学科教学这一媒介来实施。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在教和学的关系上,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关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以学定教。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如何指导学、促进学、提升学和评价学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在教学目标上,要从以知识为目的向以能力为目的转变,强调过程,即要关注学的状态、学的过程、学的方式和学的效果,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充分地分析、讨论、探究,从而自我建构知识,提高能力。要让知识活起来,让知识“活”在实践中,“活”在情景中,“活”在体验中“,活”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课堂教学改革要抓住以下四个重点。

学习起点:学习必须有一个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要让学生先阅读、先思考、先分析、先解决,教师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遭遇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即要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是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一条教学规律,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最核心的途径。


学习活动:学习是一种活动,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习活动中;教学活动的实质是学习活动,没有学习活动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不言而喻,教学应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递进的学习活动组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明确学习目标后, 应当紧紧围绕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学习活动要充满思维的含量,充满思维的挑战性,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发生、真正活跃起来。学习活动的设计,其实质就是对自主、合作、探究和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科学、有效的组织与实施。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有利于使学生愿意身体的多个器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情感、心智和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精神。教师的最核心使命,就是引领和引导。引领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引领、精神的关怀。引导的核心是思维、思路的引导,方法上的引导,怎么思考问题、怎么分析、怎么阅读等具体方法的引导。 

学习重点:问题是教与学活动的主线,也是教与学的重点。教师要了解掌握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 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围绕问题,通过自主思考、合作讨论和展示探 究,促进学习的深度发展

学习组织:建立学习小组,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为指导,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分享、评价,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交流评价自主学习的情况、讨论不懂不明白的问题、合作解决教师或同伴提出的问题、开展每周和每单元学习总结、进行组内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检查等。小组合作讨论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讨论要源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要源于教学的需要。

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忽视 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加强学科课程开发与建设

落实开发国家课程,围绕国家课程的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形成学校的学科课程。如语文学科建立从高一到高三的阅读体系和写作规划体系。阅读内容要求上有现代、有古代,有国内、有国外, 有历史、文化、社会、政治,还有科技等;历史学科主要以史料支撑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理、化、生学科以实验和实验设计为主要内容等,要走出教材,拓展内容,加强知识的综合和应用。

教师要以整体联系的眼光,组织、设计和处理各章节、各单元和各知识点的关系,让学生在整体中、在联系中、在比较中学习,不能固守教材的顺序和体例,而是要打开学科的边界,走向学科内综合, 让学生在综合地带、边缘地带进行知识探险,从而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知识“竖成线,横成片”,或“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网”,形成立体、开放、整体的知识结构。

在真实情景中开展跨学科学习。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并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而不仅仅是聚焦于单一的某个学科主题内容中。在课程内容选取和设计时,既要有某一学科的视角,又要积累跨学科的经验,即需要开展有效的跨学科内容主题的学习。例如:

主题 1. 分析雾霾的产生、成分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护处理措施,并写出学习报告。

主题 2. 从历史、地理、文化、经济、政治层面分析比较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有关信息,通过自主、 合作、探究完成任务。跨学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高阶思维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形成有意义的联系,对于学生学会学习、思维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问题,开展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 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其主要 特征是: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项目,以解决问题为  驱动,通过学生综合利用学科知识或多学科知识解 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 基本要求是:以深化学科教学为出发点,以改变学习 方式为目的,以项目问题为引领,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 养。

如语文组的一个项目:给学生选择性地提供一些有关鲁迅的文章(节选),让同学们通过阅读设计问题,总结鲁迅其人、其文、其思想与精神。再如,化学组通过学生设计并完成化学实验,让学生对仪器的运用、物质的分离与制备及相关性质进行总结。

在项目设计上要满足“三个注重”:注重对课标(考纲)、教材的整合;注重知识的综合、概括和应用; 注重学的方式和过程。各学科要从小项目做起,在正常学习时间内完成,要注重其意义和作用。

积极开展学科活动。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科活动的真正价值,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科知识只是形成素养的载体,是不能直接转化为素养的,学科活动才是形成素养的渠道。学科活动意味着对学科知识进行加工、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化、转化、升华。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本校区域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要把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如理、化、生每年可举行一次实验创新大赛,由学生设计,自主完成;数学以真实情景为对象,可设计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历史以史料收集或写身边的历史活动为主要形式;语文采用课本剧、创作比赛(诗歌、散文、文言文、小说)等形式。各学科也可以设计“学习任务群”,以项目学习为载体,整合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通过多样化的学习, 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在“做”中学、在“做”中思维、在“ 做”中验证经验。

三、以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伴随着信息化的大潮,教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顺应信息化大潮,主动适应信息化带来的社会生活变革,积极开展并探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育教学中。

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当中是大势所趋,我们不能因为可能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一 些负面影响而拒绝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我们应该顺 应教育信息化潮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培育学生的信息法律、信息伦理的素养,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四、发挥形成性评价对提升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为指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是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时也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教师要关注过程,关注其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在过程中发展。根据当前高中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长期以来,重智轻情、情智分离的现象非常严重,大多数教师对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应学什么、应掌握什么,很少考虑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焕发学生的情感。总认为教是教师的事,至于学生是否有情感是他自己的事。积极的情感,如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等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能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情感的增力功能。而消极的情感,如悲观的情绪、不良的心境(抑郁、紧张)等则会抑制人的生理和心理能量的发挥,从而降低学习效率,这是情感的减力功能。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研究了“热情”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力,也不存在没有智力的热情”。情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教学上要情感先行,简单地说就是人有情、课生情、学出情。

二是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个人世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学习潜能等。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独特性,尊重他们 的个性,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学生有差异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面向全体。珍视 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教 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这是发展学生个性核心素 养的必然要求。

三是关注学的过程。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其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了解、培养学生的各种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参与、交往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每个细节入手,加强指导,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培养其科学精神。

四是优化学科练习和学业测评。平时的学生练习、作业和测评,往往过于重视基本知识、技能的落实和考查,缺乏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测评的研究。随着新的课改和考改的到来,我们必须要加强基于核心素养基础上的学业评价研究,通过优化作业、练习和学业测评,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学科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具体目标,体现其核心性、普遍性和发展性,变追求知识及知识体系的学科取向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素养取向。要处理好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从每一个学科做起,从每一位老师做起,学生核心素养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学科是媒介,教师是关键。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必须从学科教学做起。

(作者单位:运城市康杰中学)

责任编辑 栗树林

  投稿/订阅MANAGEMENT


版权所有:《山西教育》杂志社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东头道巷5号 电话:0351-2729889
@2018 晋ICP备14008676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