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山西省教育厅       主办: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教学 > 教研园地 > 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及其方法的运用

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及其方法的运用

2018-03-16 19:18  点击数()

研读教材时会发现,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内容都需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由此可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从实际情况看,阅读是学生走进其他科目、理解内容的主要手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谈谈阅读理解能力形成及其方法运用的策略。

一、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

阅读,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阅读只是一种途径,理解才是核心。同样的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去阅读,结果是不同的,其主要原因是理解能力会有差异。通过阅读了解文本内容,理解相关词义,那仅是低水平的理解;通过阅读能透过文字准确把握文本主题,并且从中与作者进行对话, 则属于高水平的理解。无论是低水平还是高水平的理解,对学生来说,都是语文素养养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具体来说,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生原有知识建构。

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不断对话的过程。在生本相互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认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打破旧有知识建构,经过不断调整,重新建立新知识建构的过程。新知识的汲取,建立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储备的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阅读与文本相似的内容越多,就越容易激活学生原有的记忆,并进行恰当选配,以便形成类推,从而更深层次地走进文本。

例如,针对古诗词教学,大多教材中都安排了适量的古诗词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了解并传承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但是由于时代和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以及对作者所处环境的不了解,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古诗词。因此,在古诗词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古诗词,通过资料的拓展让学生先了解古诗词的背景,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如,针对苏教版第 12 册教材中,关于李清照的诗词有两首,分别是《夏日绝句》和《如梦令》,虽然都是同一个作者所写,但在意境与风格上却截然不同,这给学生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此,笔者要求学生课前大量收集李清照的资料,通过搜集整理学生会发现,《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那时她的生活很安逸,所以作品中的描述也比较悠闲;而《夏日绝句》则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在国与家都发生重大变故后,作者内心更多的是悲愤, 因此,诗中更多充满了爱国激情。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点拨,学生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就会很容易。

由此可见,课前预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不仅具有拓展知识面的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涵,推促课堂精彩生成。

2.抓住文本重要信息。

虽然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直接经验、具体感知有关。教材文本是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思维特点进行编排的,但有的学生在阅读中仍然抓不住重点, 不能迅速切入文本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紧扣文本的重要信息,提高其理解能力,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紧扣题目。题目是文眼,一般都是作者对文本内容的核心提炼。通常来说,题目不是文本中主要人物或地点,就是概括了主要事情。通过题目进行分析,可以从中捕捉到很多信息。(2)紧扣结构。能够编入教材的文本,也许不是最优美的,但却是最适合学生阅读的。这里的适合,在一定程度是指能给学生借鉴。因此,这些文本往往条理清晰,大多是总分总或者分总的结构。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结构、抓住开头或结尾进行分析。如,针对《夹竹桃》一课,抓住结尾,则很快就会发现文本主要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和我对月光下夹竹桃的幻想。(3)紧扣重点字词。如, 针对《烟台的海》一课,笔者就抓住了“独特”一词,先让学生说说其含义,然后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接着再找出相关语句,最后让他们说说想法,并思考解决两个问题:烟台的海为什么会独特?具体来说,又独特在哪里?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整个文本叙述的关键。其实,对学生来说,在阅读中抓住文本的重点信息,不仅有助于学生强化文本主题的理解,而且还能从中习得表达技巧,实现写作方法的迁移。

3.扣住文本自主加工。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个性阅读,这里所谓的个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化加工,而这也是进行阅读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相对而言,教材中文本结构严谨、内容完整,对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下一步内容进行预测。如,预测主人公的行动,还有事情的起因、结果等。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方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自己对文本内容是否理解?文本内容是否与预测一样?能否换一个词语进行等。教学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先读一小节课文,然后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加工,并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二 、阅 读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阅读的方法很多,如,鲁滨逊曾把阅读训练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浏览、提问、细读、背诵与复习;伊耐特也将阅读方法归纳为四步,即尝试阅读文本、用自己的话复述文本、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复习和思考文本摘要;张庆林则把阅读自学概括为五步,即概览、初读、细读、提要、检测。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方法来说,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运用,以便提高阅读实效。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把阅读训练分为三步,即预测、细读与验证,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为例,阐述阅读训练的方法。

1.预测。在学生熟悉题目后,笔者没有直接让学生接触课文,而是通过多媒体呈现文本插图,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这样的教学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的说插图是描写扫路人的践行,也有的说是详细介绍扫路人的背景, 等等。预测的方式有效地释放了学生的激情,其预测结果也精彩纷呈,同时推促了课堂精彩生成。

2.细读。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预测寻找相关材料,尝试用自己的感悟去评价。细读的方法很多,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也可以用笔勾画,甚至可以进行批注,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行间指导,以便给学生适当的点拨,推促全班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有所感悟。

3.验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文本中哪些内容与自己的预测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二是文本中哪些内容与自己的预测不一样,作者这样安排,又是为什么?三是文本中哪些内容,自己没有预测到,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在验证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探讨文本、感知人物。

总之,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并且要不断发展的能力。对学生来说,小学阅读是第一步,走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

(责任编辑 舒)


  投稿/订阅MANAGEMENT


版权所有:《山西教育》杂志社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东头道巷5号 电话:0351-2729889
@2018 晋ICP备14008676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