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山西省教育厅       主办: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教学 > 教研园地 > 巧用数学工具 成就创新课堂

巧用数学工具 成就创新课堂

2021-02-25 11:29  点击数()

文|王锐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不能过分重视理论内容讲述,要合理运用有限的数学工具,建立创新课堂,引导学生发散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帮助他们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笔者根据小学高年级教学现状,探究如何巧用数学工具建立创新课堂。


一、打破思维定式,提高学生数学认知 


传统的数学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因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充分挖掘现代数学工具的积极作用,创建多样化的创新课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数学内涵,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为他们未来数学发展打好基础。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我使用数学工具打破学生思维定式。课堂开始,我先带着学生温习之前讲述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和矩形面积计算的相关内容,为下阶段教学开展做好铺垫。接着将五边形、六边形等常见多边形引入课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多边形面积。学生受到思维定式影响,普遍认为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是边长相乘,但是实际计算时却出现了各种问题。这时候,我把七巧板这一数学工具带到课堂中,以此为媒介,为学生讲解“拼接法”的多边形面积计算技巧。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七巧板,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在数学工具的引导下学生会了主动打破思维定式,主动发散数学思维,全面发挥创新能力,从不同角度对多边形做出切割,把五边形和六边形变成常见的图形,降低了计算难度。通过数学工具的使用,学生慢慢发现了创新意识形成的重要性,他们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不会因思维定式而限制视野,能更好地完成理论知识探究任务。课堂最后,我进一步强调了思维定式对数学学习的负面影响,借助数学工具让学生明确创新能力优化的必要性,有效提升了数学教学效果。


二、优化替换意识,完善学生探究能力 


替换意识是数学基本素养之一,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数学工具的替换功能,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具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优化形象思维,全面完善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位置》的教学时,我借助数学工具优化学生替换意识。本单元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坐标系”,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较多问题。所以我引导学生使用白纸和铅笔绘制一张五子棋棋盘。五子棋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娱乐活动,但是却没有发现五子棋和“平面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积极使用直尺等基本数学工具绘制一张五子棋棋盘。在学生完成了棋盘绘制任务之后,我合理导入“坐标系”知识点,将棋盘转化为坐标系,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体现,打破了固化的“坐标系”教学手段,学生也被这个过程所吸引,主动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印象。接着将每个坐标点在棋盘中指出来,比如,(3,4)表示第三行第四列的点。学生在数学工具的帮助下逐步掌握了坐标点的含义,并且主动将数字替换成棋盘上的点,加深记忆的同时提高了掌握程度,这也是我使用“直尺”等数学工具的预期目标。最后,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替换意识,我随机抽点了几位学生,在他们自己制作的棋盘上指出一个点,要求写出这个点的坐标,了解学生的替换意识培养情况,以此为出发点,对下阶段数学工具使用方案作出适当调整优化。


三、培养生活化观念,提高学生运用水平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使用数学工具创建创新课堂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生活化观念,将课堂和生活实际串联,引导学生通过创新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能灵活使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进行《圆》的教学时,我利用数学工具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生活化观念。课堂开始,我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与“圆”相关的常见物品,如汉堡、瓶盖、太阳等,以此为媒介,将生活实际和数学课堂进行串联,初步完成创新性课堂的创建。接着我提供了一些数学工具:几只铅笔、一根绳子、一把尺,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这些数学工具画一个圆形,并且在绘制的过程中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受到生活化课堂环境的影响,学生在绘制圆的过程中会主动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如何使用有限的数学工具完成圆的绘制任务。学生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圆的绘制任务,会组成一个个小组主动合作,齐心协力,有的小组用绳子将两支笔绑在一起,一支笔作为中心点,另一支笔作为绘制工具;有的小组在一个成员手指上绑上绳子,以手指为中心点,另一支笔画出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掌握了圆心、半径、直径等基础知识,并且深入了解了圆的绘制过程。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生活观念,我再次提出一个任务:选择你身边的一个圆形物品,用这几样工具得出物品的直径。学生会再次发挥创新思维,在使用数学工具的过程中发挥自身对“圆”知识点的理解,尽可能地完成这一生活化问题,既提升了学生数学运用水平,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生活化数学学习观念,实现了本堂课教学的主要目标。


四、建立反馈机制,弥补学生数学素养不足 


使用数学工具建立创新课堂过程中学生学习自由度大大提升,教师监管力度有所降低,不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变化的数学能力培养需求,因此,反馈机制的建立变得尤为重要,这是弥补学生数学素养不足之处的基础保障。


以自身教学为例,我有意识地注重了反馈机制的建立,进而调整数学工具的使用方式,提高创新课堂构建效果。我将反馈机制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反馈,教师在使用数学工具建立创新课堂时使用的方法有所差异,优缺点也较为明显,我和他们一起交流沟通,分享数学工具使用心得,相互帮助解决教学难题,相互促进,同时我们也会根据反馈内容设计完整的数学工具使用策略,统一教学手段,提升创新课堂建立的有效性;第二部分是学生反馈,学生作为使用数学工具的主体,他们给出的反馈内容实用性更强。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学生数学工具使用情况,我会以朋友的身份走到学生群体中,投入情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向我倾诉对数学工具使用的看法和建议,我也能以此为出发点,调整数学工具使用策略,有效完善创新课堂构建方案。除此之外,我会将原本作为问题讲解载体的小黑板这一数学工具转化为反馈收录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后把对近阶段数学工具使用方案的修改意见写在小黑板上,能不断补充,保证我在之后数学课堂中导入数学工具时能体现学生的想法,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在数学课堂中的发挥。


反馈机制的建立能有效辅助教师完善创新课堂构建方案,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数学工具的本质影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完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未来数学能力发展诉求,合理运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借助数学工具构建创新型课堂,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探究活动中,使得他们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掌握数学理论,丰富学生数学知识获取途径,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为之后的数学综合能力优化提供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投稿/订阅MANAGEMENT


版权所有:《山西教育》杂志社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东头道巷5号 电话:0351-2729889
@2018 晋ICP备14008676号-1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204号